《1》 即便没有特意指明也不难察觉到,生活中存在着不少区别对待的现象。 同样的一款商品,其中某款仅仅因为使用了粉色包装,定价就变得更高。 仔细检查又会发现,这些商品使用的原料和产品规格并没有太大差异。 只是因为带上了“女性专属”的标签,价格就在不声不响中悄悄上涨。 隐形支出的粉红税,让资本狂欢演变成了所谓的“性别特权”,逐渐形成了不公平的压迫。 如今依旧有不少商家,热衷用“爱己悦己”的观念逻辑作为挡箭牌,可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已经不愿再买账。 大家追求的并不是无底线的低价,而是希望每一分钱都能真正落到实处。 既然要追求平等,又何必刻意制造这类定价混乱的局面呢? 想起茶圈里,新白茶每年都有官方出台的指导价,为大家提供了相对明确的参考范围。 而老白茶却像是谜一样的存在,没有具体的价位区间,不仅能低至两位数,往高更是无上限。 同样是老白茶,为什么价格差距能被拉到如此之大?难道也有隐形操控的空间? 造成价格落差的个中缘由,还看接下来慢慢分析研究。 《2》 本身稀有的白茶,升值空间更可观。 每年春白茶上市,产量稀少的白毫银针总是格外受欢迎。 作为一年之中最早采摘的芽头茶,饱满芽头里蕴藏的养分最为丰富,营养价值高。 浓密白毫带来的大量茶氨酸,更是将春茶的清新鲜爽展现得淋漓尽致。 有很多从前习惯喝绿茶的茶友,转而尝试白茶时,在白毫银针身上总会找到一份熟悉的亲切感。 白茶的微发酵特性,使得它能够持续转化、越陈越香,大家买茶不只是为了当下品尝。 经验深厚的老茶客,更是会趁新茶上市的好时机精细挑选,根据预算多存一些。 要知道,品质优越、有一定年份的白毫银针,在市场上卖出五位数都不算稀奇事。 如果能自己多存一些,相对来说还能节省喝茶成本。 可同样是老白茶,为什么白毫银针的价格,会与同年份的白牡丹与寿眉相差巨大? 道理很简单,“物以稀为贵”。 每年存下的茶叶数量有限,优质老白茶总是供不应求,更何况是新茶时期就被排在高端茶行列的白毫银针。 品相出众的老银针,在市场上难得一见,价值自然会随着年份增加而逐渐上涨。 要是价格和产量更高、更加常见的其他品类持平,很显然违背了市场规律,除非是品质上存在猫腻。 《3》 有各项成本在前,老白茶不可能太便宜。 就从当下来看,高山茶园里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春白茶的采摘工作。 采茶工人们不仅要采得快,更要采得准。 原料品相符合国标里的相应要求,才能精细挑选出来,进行后续的加工。 再说到加工,新鲜茶青采摘下来后,要及时送往茶厂萎凋,防止被闷坏。 薄摊薄晾讲究的正是“天时地利人和”,排出多余水分后,再低温慢烘,将茶叶内外烘透。 那场面极为养眼壮观,一切的背后却需要付出不少人力物力,前期成本就不低。 准备用于长期储存的茶,为了确保内质转化不受外界影响,总要准备专业的仓库。 除了仓库的基础租金,每个月还有设备维护和人工管理的费用支出。 众所周知,高温潮湿是引发茶叶过度发酵的最大元凶。 为了控制温度和湿度,单单是仓库空调和抽湿机一年产生的电费,就不是小数目。 如果茶掌柜的实力不够充足,也不敢在老白茶这一领域贸然投入。 当然,精打细算的商家在尽可能控制成本的同时,也会将这些费用平摊到价格上。 同样一款白茶,每年的价格都会持续上涨,绝不是茶掌柜在刻意炒高价格。 存茶时间越久,储存成本就越高,好茶总会让人收获得物有所值。 《4》 那些渥堆发酵的做旧茶,只是偷梁换柱的仿冒品。 在各软件上搜索“老白茶”,跳出的相关商品有些只要几十元,甚至标明有十年陈。 随意挑选几个热门产品一看,不仅发货地和福鼎丝毫不沾边,销量破四位数都是正常现象。 不排除商家刻意刷单的嫌疑,点进买家评价一看,也有不少不知情的圈外人掉入陷阱。 从照片里能真实看出,这些干茶多为咖啡色、黑褐色,没有半点绿色,体现不出任何自然陈化的痕迹。 再一看叶片粗老,茶梗像是小木棍,不仅用的原料极差,混入大量边角料,工艺也是简单粗暴。 借用渥堆暴晒等手段让茶叶过度发酵,看起来就像枯败的落叶毫无生机,达成做旧的外观效果。 正常白茶储存十年,都不可能由绿转黑,而这些劣质茶用不了三个月,就能轻松达成效果。 收购来的廉价茶青,本就不含多少营养物质,经过一系列摧残,最终更是所剩无几。 有些消费者的想法很简单,几十块钱的价位不求有多丰富的香气滋味,只要喝着有茶味就行。 然而,要是他们真正见识到背后的小作坊环境,亲自闻到过生产车间的刺鼻气味,大概就能彻底打消念头。 脏乱环境里茶叶被随地堆在地上,碎料还要用扫把收集起来,留着再次利用。 也难怪圈内总是有人说,自己在老白茶里喝到了头发、烟头等不属于茶叶的杂物。 这些做旧茶,再便宜也不能买,完全不能被称为真正的老白茶。 用沸水洗过多少遍,都难以去除深藏的有害物质与污浊。 《5》 老白茶的价格差距,本质上属于价值与价格的博弈。 优质茶的贵,贵在稀缺性和转化潜力。 而做旧茶的便宜,就便宜在偷工减料和以次充好。 如今喝老白茶,要么花时间自己存,要么花钱买别人的时间。 市场永远遵循一分钱一分货的定律,所谓的高年份低价茶,注定会是一场不长久的骗局。
|